登录 / 注册

2025碳中和高峰论坛暨第六届清洁热能行业发展大会在太阳雨集团胜利召开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 290

3月1日-2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主办,太阳雨集团承办、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协办的 “2025碳中和高峰论坛暨第六届清洁热能行业发展大会”在太阳雨集团连云港总部基地成功举行。 大会汇聚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媒体代表及太阳雨渠道商代表1300人,共同探索清洁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会成果丰硕,多项首发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技术引领:行业首座热泵零碳实验大楼正式启用

现场隆重举行太阳雨空气能·行业首座零碳实验大楼启用仪式。该大楼投资超2亿元,规划建设40个行业尖端实验室。 同时该大楼通过外墙BIPV+屋顶光伏+储能系统(ESS)以及空气能热泵、地源热泵以及蓄热蓄冷系统满足大楼冷、热、电的用能需求, 是太阳雨“国家绿色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塑造了零碳建筑和绿色制造园区的近零排放典范。

双碳驱动:大咖云集共话行业发展机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峙峰, 中国节能协会副监事长、热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恒谊,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旭昶分别为大会致辞, 强调以空气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峙峰

中国节能协会副监事长、热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恒谊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旭昶

热泵赋能:共绘高效供热绿色能源革命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徐伟在《热泵供热技术进展及趋势》报告中指出,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在“双碳”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热泵是电力转化为热量的最佳技术手段,是实现供热脱碳、建筑零碳的必然技术手段。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徐伟,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委会副理事长、太阳雨集团总裁陈荣华带来 《走向碳中和之路,太阳雨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演讲。陈总强调,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太阳雨空气能热泵已实现从实验室到珠峰极境的全面验证,未来太阳雨将持续以太阳能核心再造、 空气能再造核心以及光储充热一体化尖端科技赋能低碳转型,持续打造零碳家庭、零碳建筑、 零碳社区示范样板,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委会副理事长、太阳雨集团总裁陈荣华

国标首发:携手科研权威共启行业新篇

会上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焦青太、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太阳雨集团副总裁、 总工程师李开春共同参与重磅发布太阳雨集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的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太阳能热利用》国家标准, 该标准首次量化评估太阳能热利用的碳减排效果,填补了行业空白。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热专业委员会主任、 太阳雨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李开春表示:“该标准解决了行业‘有减排、难计量’的痛点, 标志着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太阳雨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李开春 为进一步探寻空气能热泵的极限应用边界,取得真实的产品实验数据, 太阳雨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开展为期2年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空气能热泵实证监测”实验, 中科院珠峰站观测主管席振华出席合作签约仪式。

从太阳能光热到空气能热泵,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热专业委员会始终以“长期主义”深耕清洁热能赛道。 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携手全体合作伙伴,推动清洁热能技术普惠全球,为“零碳中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 袁银凤  

2025.03.04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与苏州市科协、苏州市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工作交流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5-02-07 浏览次数 290

22月7日下午,苏州市科协、苏州市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行6人来学会工作交流,江苏省科协国际联络部刘大明部长、 苏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倪志强副主席、苏州市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徐国忠董事长、王晨总经理等有关人员参加座谈交流,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王军理事长、袁银凤秘书长等陪同参加座谈交流。

双方就会企合作、人才培养、期刊建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强合作共建等进行了友好交流。

与会者还参观了“江苏省国际双碳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场所。

 

撰稿 袁银凤  

2025.02.07

第十届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 290

2024年11月23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市鼓楼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单位指导,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和 南京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东南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届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 在南京隆重召开。

会议开始首先为获得2024年度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利用地下结构进行能源储用的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8个项目、 科学技术人物奖王乐等6人和年度学会突出贡献奖焦青太等3人颁发荣誉证书。芬兰两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阿尔托大学Peter D Lund教授的“通过低碳能源系统中更高的能源效率和储热耦合来管理峰值负荷”、 上海交通大学代彦军“太阳能驱动吸收/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研究”等来自芬兰、德国、美国、英国、巴基斯坦、 韩国和日本等二十多位外国专家及国内四十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获得了参会者一致好评,收益颇多。

“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十届,三百多名海外学者和超千名国内学者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并达成五十多项国际合作协议, 为推动中欧新能源合作及长三角地区科技融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撰稿 袁银凤  

2024.11.27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胜利召开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 290

2024年11月23日,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鼓楼高新技术开发区智梦园胜利召开, 来自全省的180多名会员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单位领导莅临指导。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冯少东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梁媛秘书长分别致辞, 会议由学会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何志霞教授主持,她宣读了来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上海太阳能学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江苏省锅炉学会、 江苏省光伏行业协会等十多个兄弟单位的共三十多封贺信。会议为学会一届理事会中作出特殊和突出贡献的晏成林、 郭楚文等六位人员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各位代表认真听取、审议、表决通过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财务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并听取、审议、表决通过了学会《章程》(草案)修改说明、《会费标准及办法》修改说明、大会选举办法等。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各位代表认真听取、审议、表决通过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财务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并听取、审议、表决通过了学会《章程》(草案)修改说明、《会费标准及办法》修改说明、大会选举办法等。

经过选举,先后产生了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63名和监事会监事3名、理事会常务理事21名, 并选举南京师范大学赵孝保连任新一届监事会主席。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由东南大学王军连任理事长, 何志霞、李晓昭、余雷、殷国栋、许昌、焦青太为副理事长,聘请袁银凤担任秘书长,现场明确理事长、副理事长的职责分工。

江苏省科学技术学会部岳智顺部长对新当选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了祝贺,肯定了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对学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并勉励学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宋佳处长、《太阳能》杂志社副社长、编辑部李鹏主任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撰稿 袁银凤  

2024.11.25

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大使亲自给皮特先生颁发中国政府友谊奖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 290

当地时间21日下午15点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内,隆重举行了“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颁奖典礼。 此次仪式中,共有两位芬兰资深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艾斯堡Aalto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芬兰工程院院士、芬兰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Peter D Lund,以及赫尔辛基大学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Valtteri Niemi。本次典礼由中国驻芬兰大使馆 王同庆 大使主持,中国驻芬兰大使馆 袁旭东 参赞、中国驻芬兰大使馆二等秘书杨颂、彭骁阳共同参与了本次仪式。 由东南大学孙立涛副校长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也专程从中国南京赶到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 代表团的另外两名成员分别是 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晖 和 东南大学国际合作处代表赵益姝老师。 典礼开始,王同庆大使首先致辞,祝贺两位获奖的芬兰科学家,并高度赞扬了他们对中芬友谊和两国间的科技交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并希望两位教授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而努力。

紧接着东南大学孙立涛副校长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首先肯定了Peter教授为东南大学与芬兰Aalto大学在学术上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并希望Peter教授能与东南大学有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发展。与此同时,孙校长也对身边的Valtteri Niemi教授抛出了橄榄枝, 请Niemi教授考虑有机会与东南大学的合作,并代表东南大学表示时刻欢迎和等候。接下来,两位教授也分别发表演讲, 他们首先对中国政府授予他们这个如此重要的奖项表示感谢,并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为中芬友谊建设而更加努力。 会谈的最后,中国驻芬兰大使馆 袁旭东 参赞做了总结性发言。

会谈结束后,中国驻芬兰大使馆 王同庆 大使亲自为两位教授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代表中国政府向两位教授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 东南大学孙立涛副校长也代表东南大学向两位教授赠送了礼物。仪式的最后,王大使、袁参赞和两位教授以及孙副校长共同举杯, 与在场同仁一起庆贺两位教授获奖。颁奖典礼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圆满完成。

 

 


     

撰稿 刘晓晖  

2023.9.21

祝贺东南大学太阳能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教授入选 2022年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2-10-15 浏览次数 855

爱思唯尔于2022年10月发布了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统计的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太阳能 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教授入选,名列2/1000之内。

朱斌教授是中国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储能中心首席科学家,博导。1998 年起在瑞典皇家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任教授级高级研究员20年(1996-2016),主持多个瑞典国家国际合作基金委(STINT Fellow),瑞典国家创新局,瑞典国家能源局, 瑞典国家研究理事会和欧盟先进材料和燃料电池以及欧盟-中国研究网络,多次在瑞典国家组织的国际专家评审中被评为国际领先的研究地位。 2013 年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2021 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Elsevier 能源和材料类), 入围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包括“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和“2019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朱斌教授在材料和能源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约 400 篇,引用 11400次以上,H-因子 58, 发明了单部件无电解质燃料电池, 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提出了燃料-电能转化的电化学物理技术路线和半导体电化学的燃料电池。 创立了半导体离子材料和半导体离子学以及在新一代能源领域的应用。

 

 


     

 

我中心首席科学家伦德院士就欧洲能源危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 339

Peter D Lund 先生,芬兰工程院院士、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太阳能中心及东南大学 储能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与瑞典皇家工学院朱斌教授双首席)。与东南大学太阳能中心副主任、储能中心主任王军副教授合作 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双通讯);共同举办七届“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共同创办“Oxford Open Energy”;国际合作项目十六项。 促进了中芬乃至中欧交流,先后获得“江苏友谊奖”、“江苏国际合作奖”、“金陵友谊奖”等,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的亲切接见。

2020年1月,伦德院士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

2019年9月30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接见

 

 


     

 

红色基地学党史,廉洁教育守初心-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杜斌 发布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 290

为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提升党员政治素养,6月19日下午,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会员单位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党委组织能源研究院 处级领导干部、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研究所和实验室负责人、办公室全体行政人员前往泰州市苏北党校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在苏北党校旧址,同志们逐一参观了苏北党校整风运动历史展馆厅、省委党校校史陈列展厅、反四风展厅等展馆,了解了党校创办、 建设的风雨历程,深入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宝贵精神。参观过后,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 加强党性淬炼,保持清正廉洁,提振“敢为、敢闯、敢干”的精气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担当作为、创新有为。

全体党员在宣誓广场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来到学会会员单位江苏大学泰州新能源研究院与泰州市第十六批新能源产业科技镇长团开展党纪联学暨校地共建研讨会。会上, 能源研究院党委书记黄忠来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随后,与会人员就党纪学习教育、 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能源研究院党委将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丰富学习载体、挖掘红色教育资源, 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切实把政治动力转化为工作动力,扎实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撰稿 袁银凤  

2024.7.8